002 植物保护学院专业解读
一、院长寄语

院长简介:郭军,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杨凌区第十届人大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德先进个人、研究生“优秀导师”。
寄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科肇始于1936年,同年招收本科生,1960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998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出以李振岐院士、魏江春院士、康振生院士等为代表的植保人才9000余名。
植物保护一级学科下设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及农药学3个二级学科,招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以及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三农情怀和创新精神,具有坚实基础理论、系统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领军人才。
本学科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1篇,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26篇。研究生教育先后荣获2018年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研究生实践教学一等奖1项,2019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21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2024年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同学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热烈欢迎你们前来深造!植物保护学院建院90年来,已经培养了一批批杰出的植保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里,你将会成为“师承相续、团队协作、艰苦奋斗、潜心钻研”的东南窑学科文化的践行者;在这里,“爱国、敬业,乐群、惜时”的院训精神将在你的身上延续;学院全体教师将与你们一同,团结一致,勇立潮头,立足植物保护国际前沿,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继续在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进程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二、专业解读
植物保护(含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1.专业概况
植物保护学院现有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植物保护博士后流动站1个,有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等3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植物病理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药学是陕西省重点学科。
本专业围绕国家粮食和食品安全,形成了有害生物与作物互作、昆虫系统学与多样性、植物源农药创制与应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4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在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苹果树腐烂病、小麦吸浆虫、果树食心虫、半翅目昆虫系统发育与进化、植物源农药创制等研究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为保障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2.核心课程
学院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需求开设专业课程,现行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核心课程包括:植物免疫学、分子植物病理学、真菌学、植物病毒学、植物病害诊断技术、植物病害流行学、细菌学、植物保护研究方法、昆虫分类学、昆虫生理学、昆虫生态学、昆虫形态学、害虫综合治理、农药学原理、农药分子毒理学、新农药创制原理与方法、农药应用学、生物源农药、绿色农药研究及应用技术、农化产品高效利用与管理等。
3.科研实验(实践)条件
学院拥有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植保资源与害虫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物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农业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业有害生物无公害控制技术创新中心、农业部太白小麦条锈病菌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国际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绿色防控专业科技创新院、旱区作物抗逆改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农业部杨凌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特性鉴定站(杨凌)、旱区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国际农业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植物源农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北农林-霍恩海姆中德联合研究中心等21个省部级以及学校科技创新科研平台;拥有一个农药中试基地及55个合作办学实践基地;还建有亚洲最大的昆虫博物馆,收藏昆虫标本200余万号。
4.科研成果
近5年,承担各类项目635项,发表SCI收录论文982篇,其中Cell、CNS子刊、Plant Cell、PNAS等高水平期刊论文72篇,省部级一等奖5项,创制植物源农药新产品12个,转化发明专利15件、国审抗病品种1个,省审品种5个,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重大引领技术1项、主推技术2项。形成了系列标志性成果,如周尧教授在国内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昆虫形态学、昆虫分类学和昆虫学史,在国内外享有“蝶神”之美誉,创办的昆虫博物馆馆藏标本居高校之首;李振岐院士被誉为中国小麦条锈病防治研究的开拓者,主编国内第一本《植物免疫学》教材,康振生院士撰写了世界首部《Stripe Rust》专著,在国内外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5.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植物保护专业博士毕业生主要面向高校、科研院所、政府农业部门、林业部门以及上市企业,从事植物保护科学研究类工作;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主要面向政府农业、林业部门,进出口检疫检验部门,海关部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从事农产品安全与检验、病虫害防治、灾害预测、果蔬保鲜、农药生产、农药残留分析等工作。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年初次就业率高达95%。
三、实验(实践)日常


站在杨凌这片沃土回望,从初入植保殿堂的青涩学子到即将踏上新征程的科研探索者,我心中充满对母校、对学院的深深感激与不舍。此刻,我想真挚地向怀揣梦想、渴望在生命科学领域深耕的你们,发出最诚挚的邀请!
选择西农植保,就是选择了一个守护绿色希望、探索生命奥秘的广阔舞台。在这里,深厚的学科积淀为你打下坚实的根基,从微观世界的精妙机制到宏观生态的系统调控,从实验室的潜心钻研到广袤田间的实践验证,学院为你提供了一流的平台和资源。院士领衔的导师团队,不仅学识渊博,更充满智慧与热忱,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亦师亦友的关怀,将成为你科研路上最强大的后盾和最明亮的灯塔。读研的旅程,是挑战,更是蜕变。那些为实验殚精竭虑的日夜,那些因突破而欣喜若狂的瞬间,都将铸就你更强大的内心和更卓越的能力。——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随之而来的成就感,是植保人独有的荣光。
学弟学妹们,农业的现代化、绿色化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植保科技的有力支撑。这方天地,有探索不尽的奥秘,有亟待攻克的难题,更有无限可能的未来!如果你对生命充满好奇,对自然心怀敬畏,渴望用科学守护脚下沃土与盘中餐食,西农植保学院热切期待你的加入!让我们并肩,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播种梦想,耕耘未来,共同书写属于新一代植保人的精彩华章!
——樊昕 【2025届植物保护博士研究生】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七年的西农生涯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回首往昔,感慨万千。在此,我想对即将踏入植保学院的你们说:坚定自己的选择,植保学院定会给予你们超乎想象的收获!
迎接你们的将是全国最先进、最贴合实际的教学科研平台,还有植物保护领域最具权威的专家为大家授课,更有全国最大,四季景色分明的西农校园陪你们走过求学之路。在这里,你会从每一个老师身上看到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执着,从每一个学长学姐身上看到诚朴勇毅的品质,从学习科研当中体会到独属于西农的一份传承。加入植保大家庭,希望你们能够永葆求知热忱,在科研的道路上披荆斩棘,青衿之志,因西农而葳蕤生长。
于我个人而言,学习科研之外让我最舍不下的是通过篮球运动认识的各位同僚。可以很自信的说:西农是文体氛围最好的高校之一。大家可以尽情的发挥所长,用自己的方式为学校和学院争光添彩。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的自己永远最有魅力,良好的身体素质为我们探索未来保驾护航!团结协作、敢打敢拼、乐观生活这些都是文体活动带给我们的隐形财富,定能受益终身。
最后,我想用撒贝宁的一句话与学弟学妹共勉:人生如一场修行。得意时,一日看尽长安花;艰难时,潦倒新停浊酒杯。但生命的跋涉不能回头,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要从生活中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历练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虽然韶华不为我们所留,但无论行走多远,希望大家永远少年!
——何维鹏 【2025届植物保护硕士研究生】
四、教授寄语

1. 康振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我国植物病理学科带头人之一。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曾获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省级一等奖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级领军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荣誉。】
寄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因国家战略而生、因国家战略而为、因国家战略而兴,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积淀、肩负崇高使命、作出卓越贡献的一流大学。一代代西农人胸怀“国之大者”,周尧教授毕生专注昆虫分类终成一代“蝶神”、赵洪璋院士满怀家国情怀不断培育小麦良种、朱显谟院士质朴务实一生逐梦“黄河清”、李振声院士潜心研究开创小麦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李振岐院士带领团队克服逆境探明了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规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诚朴勇毅”的校训。欢迎同学们来到西农,紧跟西农人的足迹,获得理论滋养,汲取奋进伟力,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 张雅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第一、二层次百千万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农业部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三秦人才、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第一层次三五人才、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寄语:欢迎你们加入植保大家庭!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生态平衡和粮食安全的关键领域之一。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病虫灾害多发国家,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愈加严峻复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用科学和技术守护植物健康,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植保人的使命。
植保学科涉及昆虫、病害、杂草及农药科学等多个领域,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积累与实践。植保不仅是防治病虫害、保障农业发展,更关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祝各位有志考生如愿考取“双一流”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掌握现代技术方法,勇于创新,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3. 刘西莉【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农业农村部神农领军人才、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士等荣誉称号】
寄语:“九秩教稼,兴农强国”,正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校90周年之际,我们又迎来了新一届植保学院新生,同时,也热烈欢迎今年即将保研和考研的各位同学报考我校植物保护学院,师承相续、聚心凝力,赓续创新精神、汇聚奋进力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我国农科高地杨凌小镇,学校因国家战略而生、而兴、而为。一直以来坚持聚焦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速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勇担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使命。这里,是我国农耕始祖后稷教农稼穑、树艺五谷的中国农业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第一个农业自贸区。这里,汇聚了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和优秀文化基因的科技、教育力量,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里,是你向优而行,塑形赋能,潜心钻研,面向前沿,创新发展的青春主战场。
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走近植物保护学院,相信“花会开,世界也会慢慢向你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