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欢迎访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科专业» 专业解读

011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解读

发布日期:2025-10-31   阅读次数:

一、院长寄语

院长简介:吕欣,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特支计划入选者,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院长兼测试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陕西省乳制品质量安全和健康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食品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理事长。

寄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流动站、生物与医药类别博士和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食品与营养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具备本硕博一体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自1986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招生以来,学院一直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恪守“诚朴勇毅”的校训,贯彻学校“12345”发展思路,形成了学院“34531”发展战略。学院始终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涵盖食品功能化加工工程技术、食品安全危害识别控制、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合成生物学等4个学科方向,重点研究解决西北特色农产品营养功能化综合加工、食品安全因子的识别和控制、营养健康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为国家和西部地区培养了一批批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拔尖人才,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及食品行业发展需要,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校友,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高素质、海外留学背景丰富、学缘广泛、科研水平高、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治学严谨,管理规范,学风优良,平台先进,已与国内大型食品企业、政府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期待着你们的到来,在“花园学府”开启新的人生征程,让我们一起努力,书写崭新的历史,共筑理想的明天!

二、专业解读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

1.专业概况

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围绕食品加工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聚焦中西部区域特色农产品,瞄准食品科学研究的国际前沿,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食品原辅料及加工产品的生物及物理化学特性、质量、营养、安全、工程化技术的工学一级学科。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食品功能化加工工程技术、食品安全危害识别控制、食品营养与健康,深入研究食品加工与贮藏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新资源、新产品的创新和功能性加工,揭示食品品质变化机制,为食品工业制造提供科学思路和工程技术;开展食品加工有害产物控制理论与技术、食品安全风险因子的风险评估和安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以及食品生物活性成分的化学与营养特性、功能和安全评价、分子营养学作用机制和体内代谢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2.核心课程

博士:食品化学进展、食品生物技术进展、食品科技论文写作(II)、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II)、食品科学与工程专题、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Seminar讨论、食品贮运与保鲜新技术、合成生物学原理与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前沿、食品分子生物学进展。

硕士:高级食品化学、现代食品营养学、现代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食品科技论文写作(I)、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I)、食品科学专题、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题、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专题、食品生物技术专题、食品安全专题、未来食品科技、研究生实验动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Seminar讨论、食品工程新技术、食品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技术、食品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应用。

3.学习本专业的考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博士:(1)美德、卓识、才华、博学兼备;(2)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质量安全控制手段;(3)具备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的科研素养;(4)善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合作交流。

硕士:(1)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3)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4)具有发现问题、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科研素养;(5)善于科研创新和合作交流。

4.研究(学习)对象

覆盖二级学科包含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和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5.科研实验条件

学院重视教学科研平台建设,目前已购置各类大型仪器设备150余件,包括多功能全自动蛋白质表达定量系统、气相质谱联用仪、低场核磁共振仪、动物代谢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电子鼻、电子舌、质构仪、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流变仪等一系列大型仪器,保证了研究生在教学及科研中的设备需求。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平台预约使用机制,实现院级平台仪器全年24小时开放;建立了仪器的维护保养、培训相关制度等,保证了科研教学平台的良性高效运转。 

学院拥有国家杨凌农业综合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杨凌)等国家级、农业部西北果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陕西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乳制品质量安全与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粮油功能化加工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预制菜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部级科研基地;拥有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杨凌)、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测试(杨凌)分中心2个省部级检测机构;拥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质鉴定检测资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2个定点检测资质。

6.科研成果

近5年来,学院共承担课题430项,总经费1.1亿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农村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等60余项;陕西省攻关、基金、地方委托及横向合作项目300余项。先后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各级科技进步奖18项,技术转让50多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 Cell Metabolism和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900余篇。获评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篇、校级优秀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57篇。

7.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融合了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知识面和多领域的适应能力,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博士主要就业于高校、科研院所,硕士以行业企业、升学深造、基层就业为主。食品行业领域内以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品质控制、食品生产技术管理等为主,此外白酒酿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同样适合专业学子发展。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对食品专业满意率达97%以上,学生和家长对学院人才培养满意度高。

(二)生物与医药(食品工程领域)

1.专业概况

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是与生物、医药、食品营养和健康产业紧密联系的专业学位。食品工程领域主要是针对食品加工与贮藏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培养在相关行业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备引领、推动行业与企业开展食品工程科学研究、新产品研发,进行工程技术创新、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以及组织实施高水平工程技术项目等能力的专业型人才,满足食品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2009年至今,我校已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392人,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实践创新能力,就业主要面向生物与医药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产品研发、质量安全控制等岗位。

2.核心课程

博士:工程伦理(II)、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现代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生物统计与数据分析、生物与医药案例分析、食品加工与贮藏研究进展、食品新资源及利用、食品营养与健康前沿、食品微生物前沿、食品化学进展、合成生物学原理与技术。

硕士:工程伦理(I)、食品绿色加工、食品科技论文写作(I)、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I)、食品生物工程、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高级食品化学、食品与生物工程技术装备、食品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技术、食品保藏与物流、知识产权、食品品质分析与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安全专题、现代食品微生物学、食品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3.学习本专业的考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杜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2)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能够正确对待成败与挫折,恪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规范。(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具有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崇尚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研究(学习)对象

主要学科方向与研究领域包括食品功能化加工工程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危害识别控制、特色农产品功能成分发掘等方向。

5.科研实验条件

现有科研用实验室面积12567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5000余万元。拥有国家杨凌农业综合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杨凌)等国家级、农业部西北果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陕西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乳制品质量安全与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粮油功能化加工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预制菜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部级科研基地;拥有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杨凌)、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测试(杨凌)分中心2个省部级检测机构;拥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质鉴定检测资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2个定点检测资质。与陕西海升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中垦华山牧乳业有限公司、陕西秦宝牧业有限公司、陕西关中油坊油脂有限公司、杨凌本香农业产业集团公司、西安银桥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校外单位建立了科研教学实习基地,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6.科研成果

本学位点提交的学位论文主要由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企业横向课题资助,多面向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紧扣相关食品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解决食品生产中出现的重要技术及工程问题。获评校级优秀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45篇。研究生积极报考国家公共营养师、食品安全师等,通过率达80%以上。

7.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食品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具有较坚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食品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一定创新意识。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各食品企业,能运用先进技术、方法解决食品工程领域问题。此外毕业生升学、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占有一定比例。用人单位抽样调研表明,毕业学生能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动手能力强,勤奋踏实,两年内能独立担负食品工程领域的技术革新、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较高。

(三)食品与营养

1.专业概况

本学位点以食品科学、食品加工技术及食品营养作为主要学科基础,研究食品原料生产与加工过程、质量安全和营养等产业实际问题。主要研究方向有食品营养与健康、农产品与食品质量安全、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和食品加工工程等,面向食品与营养产业发展需要,培养了解学科前沿、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熟悉解决食品领域产业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厚植“强农兴农”情怀,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扎实专业基础、较强实践能力、较高职业素养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2.核心课程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I)、食品科技论文写作(I)、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食品营养学专题、食品品质分析与快速检测技术、食品保藏与物流、知识产权、食品企业管理案例分析、研究生实验动物学。

3.学习本专业的考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杜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2)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能够正确对待成败与挫折,恪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规范。(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具有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崇尚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研究(学习)对象

包含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食品加工工程、农产品与食品质量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4个研究领域。

5.科研实验条件

现有科研用实验室面积12567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5000余万元。拥有国家杨凌农业综合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杨凌)等国家级、农业部西北果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陕西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乳制品质量安全与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粮油功能化加工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预制菜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部级科研基地;拥有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杨凌)、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测试(杨凌)分中心2个省部级检测机构;拥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质鉴定检测资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2个定点检测资质。与陕西海升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中垦华山牧乳业有限公司、陕西秦宝牧业有限公司、陕西关中油坊油脂有限公司、杨凌本香农业产业集团公司、西安银桥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校外单位建立了科研教学实习基地,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6.科研成果

相关学科专业提交的学位论文主要由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企业横向课题资助,多面向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紧扣相关食品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解决食品生产中出现的重要技术及工程问题。近5年来,学院共承担课题430项,总经费1.1亿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农村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等60余项;陕西省攻关、基金、地方委托及横向合作项目300余项。先后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各级科技进步奖18项,技术转让50多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 Cell Metabolism和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900余篇。

7.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为进一步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相关学科专业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一把手”负责制以及领导班子“访企拓岗”等举措,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就业工作,构建全员服务就业、全员推动就业的工作格局。通过组织就业动员会、促进会压实各方责任;细心摸排求职意向,精准对接招聘信息,重点帮扶困难群体等,做好就业服务保障工作,最大限度保证毕业生利益。本学位点锚定食品与营养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以行业产业标准为依据,培养支撑并引领产业技术发展的人才需求;结合食品相关基础理论和研究进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完善培养计划和教学内容;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契合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需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引入并细化行业人才培养需求,以产教融合模式推动培养方式改革,使人才培养融入到产业链和创新链中,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的转型升级的紧密结合。

三、实验(实践)日常

在实验室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探索。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看似简单的实验中遇到了意外的困难,但正是这个挑战让我学会了耐心和坚持。我想告诉你们,实验中的每一个小错误都是学习的机会,不要害怕犯错,因为它们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请保持好奇心,对未知保持敬畏。实验不仅仅是数据和结果,更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会遇到许多有趣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最后,记得享受这个过程,因为每一次实验都是一次新的冒险。愿你们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充满勇气和热情,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郑越【202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在实验过程中,准确性和耐心是两个最重要的品质。每一个实验步骤都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尤其是在关键步骤,如试剂配制和样品处理时,丝毫不能马虎。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求成,冷静分析原因,反复查阅文献和咨询导师是找到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此外,多和同学交流,分享心得和经验,可以避免重复犯错。希望未来的师弟师妹们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严谨的态度,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刘敏【2023级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

四、校友寄语

1.王毕妮【2011届食品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寄语:毕业14年了,回想自己在西农的求学生涯,我要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我成长的每一步离不开母校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工作至今,我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食品科学领域是对国家、对个人多么有价值的一个领域。从国家战略、企业实践,到教书育人,各行各业都有我们西农食品人事业的舞台。期待大家从这里出发,厚积薄发成就自己的事业。

加油吧,新西农食品人!

2.梁云浩【2023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就职于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寄语:2016年的盛夏我第一次走进西农校园,在食品学院的大家庭里度过了七年充实美好的时光,特别感谢母校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在人生十字路口不迷茫,一路追逐理想。

工作两年,我深切感受到食品学科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正所谓“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青年人在广阔的食品天地里也可以大显身手,大有作为。欢迎同学们成为西农食品的一员,同时也希望大家扎实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科研素质,在西农食品的舞台上展示更好的自己,让青春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