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葡萄酒学院专业解读
一、院长寄语

院长简介:陶永胜,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葡萄酒与酿酒微生物方面的教学、科研和推广工作,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
寄语: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院长陶永胜,欢迎大家报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学院于1994年4月20日成立,其前身是1985年创办的“葡萄栽培与酿酒”专科,是亚洲第一所专门从事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推广,培养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营销、管理及科研推广高级专业人才的学院。学院创始人李华博士率领葡萄酒学院,构建了以葡萄学为基础、葡萄酒学为核心、葡萄酒工程学为手段、葡萄酒市场学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涵盖了由土地到餐桌完整产业链需求的葡萄与葡萄酒学科理论及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体系。学院被行业誉为“人才的摇篮、技术的源泉、产业的支点、文化的平台”。
三十年前,我和你们一样离开父母和家乡,迈进大学的校门,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结合自身的求学经历,我深知研究生教育对大家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我院为所有致力于推进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莘莘学子提供专业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平台,吸引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有责任感的有志之士前来求学。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宏伟蓝图中,学院将秉承办院初心,不断追赶超越,向着世界一流葡萄酒学院不懈努力,欢迎优秀学子报考我院!
二、专业解读
葡萄与葡萄酒学
1.专业概况
葡萄与葡萄酒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之一。针对上世纪80年代我国没有符合国际标准的葡萄酒的状况,率先打破了传统的垂直分科系统,充分考虑行业特点,构建了以最终产品为目标的“市场—葡萄酒—葡萄”水平分科系统,即“从土地到餐桌”全产业链的要求进行教学与科研的组织和运行,构建以葡萄学研究为基础,葡萄酒学研究为核心,葡萄酒工程学研究为手段,葡萄酒市场学研究为导向,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保障的葡萄与葡萄酒学科理论体系。1985年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葡萄与葡萄酒专业,1994年创办了我国第一所葡萄酒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1997年获得“发酵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葡萄与葡萄酒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一支“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学科领域的高水平研究团队。
2.核心课程
高级葡萄酒微生物学、葡萄酒学进展、葡萄学进展、葡萄酒工程学进展、高级葡萄酒化学、葡萄与葡萄酒研究进展、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现代食品营养学、高级食品化学、食品化学进展、食品生物技术进展等。
3.科研(实践)条件
学院建有葡萄酒酿造与质量控制、葡萄酒感官分析、葡萄酒化学葡萄酒微生物资源与利用、酿酒葡萄生理与品质5个实验教学平台。拥有27个功能实验室,面积为3063.92m2。包括葡萄酒工艺学实验室、葡萄酒分析检测实验室、葡萄酒感官分析实验室、葡萄酒微生物实验室、葡萄学实验室等。
实践基地包括陕西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葡萄与葡萄酒重点实验室、合阳葡萄试验示范站、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试验示范站等。
4.科研成果
2016年至2024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7件,实用新型专利34件,参与完成地方标准“葡萄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范”等10个;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18篇,出版著作15部。近年来承担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课题2项、子课题9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项;2016年12月李华教授主持的“中国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年,由房玉林教授等27人承担完成的“鲜食葡萄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荣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2021年,刘延琳教授申报的《贺兰山东麓微生物在产区葡萄酒风味特征形成中的作用机制》(2022.1-2025.12)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生物与农业领域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2022年5月23日,刘延琳教授主持的“中国本土葡萄酒酵母种质资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成果通过鉴定,该成果创新性突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推动我国葡萄酒产业科技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实现了中国葡萄酒酵母“从0到1”的突破,解决了我国葡萄酒酵母长期以来存在的“卡脖子”技术隐患与产业风险,为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微生物种业”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2022年,房玉林教授教授主持的“陕西秦巴山区特色经济作物、果蔬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获批科技部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经费8970万元);2022年,房玉林教授教授主持的“广西毛葡萄单宁积累关键调控基因挖掘及种质创新”获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
学院牵头成立了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林业和草原国家创新联盟、中国葡萄酒高等教育联盟,主持制定葡萄与葡萄酒专业国家教学质量标准,直接影响和推动国内22所高校开办葡萄与葡萄酒专业,国内本学科90%的培养方案、90%的专业教材和70%的专业师资来自于本学院,引领我国葡萄与葡萄酒学科发展。
5.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葡萄品种栽培与种植、葡萄酒酿造与市场营销及相关领域。
三、实验(实践)日常

“葡萄酒专业一定很有趣”是我对学院的第一印象,事实也的确如此。从葡萄的繁殖和育苗、整形与修剪、成熟和采收,到原料的改良、葡萄酒的酿造、成熟稳定和封装,再到葡萄酒理化指标的检测和品评。我们几乎学习了葡萄到葡萄酒的每一步操作,熟悉了从土地到餐桌的每一个流程。本硕博以来,我对学院越来越熟悉,资深教师的专业和格局、新进教师的热情和活力时刻感染着我,不断优化的培养模式、不断升级的先进实验设备也提供给我们更好的成长环境,相信我们能够不负母校,成为更好的人!
——赵雨竹【2023级葡萄与葡萄酒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葡萄酒学院是个一个互帮互助,和谐友善的大家庭,实验室之间的氛围融洽,课题组内部的师兄师姐们也都超级有爱,无论是科研,还是生活上的问题,都会热心肠的帮助大家解决。老师们也非常照顾学生,从科研实验到健康生活,面面俱到。研究生生活中虽然实验艰难,但是生活的善意与美好始终在向我们招手,我相信在老师的指引,师姐们的照拂和帮助,以及自己的刻苦钻研下,必将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
——胡玉杰【2022级葡萄与葡萄酒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葡萄酒学院是一个学术底蕴丰富、科研氛围浓厚的学术殿堂。老师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与同学们亦师亦友。师兄师姐们开拓进取、温柔坚定,给懵懵懂懂的我们耐心的指导与帮助,我们共同创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我们在科研领域秉持着严谨的科学精神,在生活中与同门和老师其乐融融,收获无尽的快乐。能够在葡萄酒学院学习和生活我感到万分荣幸!
——李子英【2022级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
四、校友寄语

郭明浩【葡萄酒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上海市酒类流通行业协会副会长/葡萄酒分会会长】
寄语:1998年考入西农葡萄酒学院,接触到这个“冷门”而有趣的专业后,我便与葡萄酒结下不解之缘。西农葡萄酒学院是亚洲第一所培养葡萄酒专业人才的学府,解决了由土地到餐桌完整产业链的需求,为中国乃至世界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和力量。2005年我从葡萄酒学院硕士毕业之后,一直心系学院发展,为了满足学生们对各个国家、产区、典型葡萄品种酒款的期待,我尽自己所能为学院的品尝课、TP品鉴小组支持教学用酒。教育培训是整个葡萄酒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比如系统的葡萄酒知识、贴近市场的营销课程等等,因此,我作为产业教师也一直辅助学院开展各类葡萄酒课程。
如今,中国葡萄酒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专家的关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我相信热爱葡萄酒的同学们在葡萄酒学院的培养下,定能积累丰富的葡萄酒专业知识,取得生产实践、市场建设上的宝贵经验,成为葡萄酒行业的卓越人才,使中国葡萄酒产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