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解读
一、院长寄语

院长简介:张宏鸣,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计算机教育学会理事,陕西省农业农村信息化专家。
寄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始于1979年成立的计算机应用研究室成立,1996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专科生,1999年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生,2003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批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软件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现为电子信息)。现有专任教师113人,高级职称58人。聘任工程院院士赵春江担任学术院长,拥有陕西省教学名师等。
秉承“立足信息技术,面向农业应用”的发展定位,经过三代人的努力,信息工程学院形成了智能媒体处理、智能计算与系统、物联网与智能控制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围绕国家发展现代农业战略需求,攻克了旱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关键技术,运用计算机系统思维、理论方法与技术,研制了作物数字化生长模型、病虫害预警与水肥诊断、家畜精准饲喂与疾病预警决策支持等系统10余套,在陕西、宁夏等地得到了应用推广,为旱区农业信息化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以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战略为根本任务,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近10年学院累计培养硕士毕业生700余名、累计培养含相近学科博士生25名,在西北地区信息类人才培养、农业信息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莘莘学子们,这里是一片成长的沃土,无论你来自何处,都能在这里汲取知识与智慧,收获认同和光荣,遇见更好的自己,成就最出色的自己!
二、专业解读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专业概况
本专业的发展始于1979年成立的计算机应用研究室和1984年成立的计算机教学中心,1996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专科生,1999年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生,2003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秉承“立足信息技术,面向农业应用,突出产业特色优势”的发展思路,注重结合学校农业学科优势,发挥计算机学科基础性、前沿性的特点,通过学科交叉和渗透,依托“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农业信息感知与智能服务重点实验室”,在农业图像处理与分析、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智能计算与生物数据挖掘、嵌入式系统等领域,形成了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学科、特色农业应用为创新载体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2.核心课程
本专业课程包含作为专业基础的最优化技术与数学建模、组合数学、算法设计与分析,面向对象软件分析与设计等计算机和数学课程;以图形图像和人工智能为内容的计算机视觉、图形学与虚拟现实、高级计算机三维建模、机器学习、计算机动画、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专业课;以嵌入式系统和机器人为内容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并行计算与分布式计算、机器人控制技术、强化学习与动态控制等专业课;以大数据、数据挖掘和软件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大数据管理与分析、现代数据库系统概论、软件自动化测试、高级软件项目管理等专业课程。
3.科研成果
近五年承担的代表性科研项目国家863课题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30余项。近五年代表性成果转化或应用9项;发表学术高质量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的省部级及以上代表性科研奖励5项;在校生代表性(国家级)成果10余项。
4.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该专业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受到国内外名校、知名IT企业和政府单位的好评,能够胜任与计算机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软硬件系统开发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二)电子信息
1.专业概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开始在软件工程专业招收本科生,2011年获批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2019年软件工程专业学位更名为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类别(软件工程领域),2022年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类别细分为两个领域进行招生(计算机技术领域、人工智能领域)。
学院拥有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校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个,软件工程研究中心专业实验室1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3个。以此为依托,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长期从事智能媒体处理软件技术、智能计算与系统软件技术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技术的开发,并在智能感知与农业环境监控、智能媒体处理与生物系统仿真、智能计算与农业信息系统等开发领域形成特色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学位授予点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类入选者1人、宝钢优秀教师1人,近年来学院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60余项,具备完善、规范的研究生教育教学与管理体系,对西部地区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及人才输送起到了积极作用。
2.核心课程
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领域骨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专业基础,主要包括组合数学、应用数理统计和软件体系结构。根据领域特色以及学院的研究方向,开设的核心课程有算法设计与分析、机器学习、并行处理与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机器人控制技术,设置了软件研发技术、大数据管理、图形学以及软硬结合的控制技术等几个方向的相关选修课程。
3.科研实验(实践)条件
本专业领域专业实践场地位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于2011年获批陕西省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面积7000平米,下设14个分实验室,拥有各类教学仪器设备1757 台(件),总价值约846.05万元,专职实验技术人员10人,近5年,相继投入1100多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购置。
本专业领域与校外多个IT企业就联合院企实训、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云平台合作、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目前合作单位有: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东软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中科云华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大象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青岛浩海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一诺仪器中国有限公司、深圳科微大数据有限公司、北京无双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伟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礼舍科技有限公司等。


4.科研成果
近五年科研成果主要包括代表性科研项目、代表性成果转化或应用、代表性论文著作、省部级及以上代表性科研奖励。其中科研项目主要包括科技部863、国家重点研发技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余项;代表性成果转换8项,应用2项;CCF C类以上的国际期刊/会议论文40余篇;省部级及以上代表性科研奖励10余项。
5.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毕业生能够在IT企业从事软件研发、信息技术相关研究所从事研究等工作,在高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提升;也可在现代农业、数字乡村、农业信息服务等应用领域从事农业数字化设计、技术研发、项目组织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工作。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三)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1.专业概况
该专业领域的发展可追溯于2004年在农业推广(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5年调整为在农学(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9年变更为农学(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授权点主要面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相关的工程理论与技术,在农业大数据采集管理与分析、智能计算及农业信息服务、智能媒体和农业软件开发技术等方面开展应用研究,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农业、乡村振兴信息化建设需求,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农业工程和信息技术人才。
2.核心课程
本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由理论学习课程和培养环节两部分构成。
理论学习课程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又包括公共课和领域主干课。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等课程。领域主干课程有:(1)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案例;(2)试验优化技术;(3)农业信息技术;(4)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5)现代农业概论;(6)软件开发与应用;(7)大数据管理与分析。非学位课由专业选修课构成。
3.科研实验(实践)条件
本领域专业依托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农业信息感知与智能服务重点实验室,着力培养高水平跨学科研究人才,提升我国农业物联网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推动我国农业精准化和智能化发展。实验室集中场地面积1220m2,累计科研面积2340 m2,拥有完备的精密仪器设备,初步形成了国内领先水平的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平台,仪器总值4000万元以上。实验室以中青年科技骨干为中坚,积极争取并承担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科技创新竞赛,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室主要研究农业生理信息先进感知、复杂农业信息可靠传输、农业精准生产模型与动态优化决策、农业物联网系统集成与智能服务等理论与关键技术,面向西北主要作物生理生境信息感知方法与技术、农业精准生产模型与智能决策方法、农业信息智能服务方法与系统开展网络服务与应用示范。

4.科研成果
近五年,本领域科研项目的级别和经费力度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加,研究经费稳步增长。学院共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近30余项,科研到位经费3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国家一级学报2篇,在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等中科院一区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
学院在智能计算与农业信息系统、智能媒体处理、农业信息获取技术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并在智能信息系统、生物数据挖掘等领域形成特色,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其中高分遥感影像计算与解译、多媒体数据处理与分析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葡萄霉病电子防控系统、分布式信源编码相关估计关键技术研究等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铜奖、陕西省高校科技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5.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IT企业从事信息技术开发,也可在现代农业、数字乡村、农业信息服务等应用领域从事农业数字化设计、技术开发、组织管理和信息服务等,也可赴高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提升,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三、实验(实践)日常

每一步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积累。坚持不懈,不断努力,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在遇到挑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坚韧不拔地前行,因为每一次的努力都将为你的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保持谦虚和感恩之心,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和帮助,在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不忘初心,不负韶华。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曲折,都请记得,信心和勇气是成功的关键,愿学弟学妹们在求职的旅程中收获满满的喜悦和成就!
——樊艳茹【2021级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生】


实验室既是学习的场所,也是生活的场所,我们实验室在李书琴教授的指导、监督和管理下,在每月的实验室评比总能获得先进,先进不但是荣誉,更能激励和凝聚人心,希望学弟学妹进入实验室后,也能积极参与实验室的活动,为实验室建设奉献力量。
——王井超【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生】


硕士生阶段,要注重学习和科研的同时,学院还举办一系列活动,如新生篮球赛、毕业晚会、趣味运动会、学术交流会等,都有我们研究生的身影,希望学弟学妹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让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更好地成长自我,成就梦想。
——李俊琳【2022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生】

我本科和硕士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这里有优美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和科研的好地方,希望未来的学习学妹来到信息学院,可以爱上学校、爱上学院,明确学习和科研的目标,通过努力,在这里实现梦想,成就自我。
——何宜家【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生】
四、校友寄语
1.张宇【2021级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青海省选调生]】
寄语:工作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找工作不用和其他同学比工资待遇,最主要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如果每天工作都不开心,就算工资再高也没意义。工作是一辈子的事情,因此适合自己性格、符合自身追求才是最重要的。就业形势严峻,因此需要同学们根据自身需求,提前规划好路线未雨绸缪,这样才更可能拿到自己满意的offer。
人生就像没有BACK的浏览器,一旦点击了一个链接,就再也没有办法回头。所以,出发前请再三权衡,奋斗时请义无反顾,成功时请欢呼雀跃。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加油!
2.房绍旖【2021级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
寄语: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保持对科研的热情和动力,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
(1)设定目标:确定短期和长期的科研目标,使自己的努力有方向感和成就感。
(2)保持好奇心:对科学和研究保持好奇心,对未知领域保持开放的态度,不断寻求新问题、新知识。
(3)学会应对挫折:科研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学会正面应对挫折,将其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放弃的理由。
希望每位同学,无论是选择步入职场还是继续深造,都能坚持自己的方向,勇敢地迈出每一步。
3.刘晶【2021级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西安交通大学博士】
寄语:科研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收获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一定会遇到困难和瓶颈,但请相信,只有不断努力和坚持,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希望大家在科研的过程中,保持热情和好奇心,勇于探索和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祝愿你们在科研的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成就辉煌的未来!
4.仇天昊【2021级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寄语:硕士期间需要加强逻辑思维的转变和抗压能力的锻炼。逻辑思维使我能在面对问题时究其因果,从而采用最合适的方法去进行处理;抗压能力帮助我在面对困难时,能够稳住心态,冷静客观地寻找解决方案。这两项能力也是职业成长中重要的能力,每个人都需要掌握。
5.谦博【2020级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行】
寄语:硕士三年要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坚持。慢慢地,你会发现,原来我的成绩也可以很好、原来我也可以拿到科技竞赛奖励、原来以我的能力也可以发表论文、原来我也可以胜任学生干部职务、原来我也可以获得一些荣誉……只要敢于尝试、懂得争取,别人能够做到的,你也可以。如果你正在怀疑自己,那么,相信我说的,从现在起,做一个拥有钝感力的人,别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专注于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当你坚持下来后,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原来大家都在由衷地为你鼓掌。等到那时,你会庆幸彼时的笃定,并感谢那个不曾动摇过的自己。
6.王冲【2021级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贵州省选调生,工作单位是贵州省党建研究中心】
寄语:硕士阶段要做到就业目标明确。我最大的优势就是就业目标清晰。在入学的时候我就确定自己以后要走选调这条路,从研一开始,我就参与很多学生工作和学科竞赛,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建议学弟学妹一定要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好自己的未来。
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有歇足停顿的底气也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
五、教授寄语
李书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寄 语:信息技术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使命光荣;信息技术提升农村服务能力和水平,任重道远。欢迎加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用信息技术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