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理学院专业解读
一、院长寄语

院长简介:吴养会,1971年1月生,陕西乾县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理学院院长。
寄语:理学院成立于2006年6月30日,其历史可追溯到1934年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成立时的数学、物理和农业气象教学组。
学院现有教职工14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人,高级职称60余人,博士学位90余人,博、硕士导师40余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41人。现有省级青年人才、校高层次青年拔尖人才、宝钢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学校“金牌教师”等10余人。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发展理念,在生物数学、生物物理、数据科学、智能计算、光电技术与功能材料等方面开展研究。现有应用数学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农业与食品生物物理创新团队、新能源器件与材料科研团队、基础数学等科研团队。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重大横向课题160余项,累计到位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0余篇。面向学位点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的科研条件齐备、环境良好。在多年的研究生教学和培养工作中,学院积累了丰富的、行之有效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经验,并注重从培养目标设定、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过程和质量保证与教学支撑等方面做好研究生教学、科研和培养工作,研究生培养质量正稳步提高,已初步发展成为具有鲜明学科特色和一定影响的学科。
学院秉承“博学,创新,厚德,笃志”的院训,培养了一代代理学人才,欢迎莘莘学子到西北农林科大学理学院深造,相信你们会在这里体会理学的奥秘,见证理学的精彩,用智慧点亮未来的曙光。
二、专业解读
(一)生物物理学
1.专业概况
生物物理学学科建设开始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时期,于2002年获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开始招收生物物理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06年,生物物理学科划转到新成立的理学院继续建设;2010年,经学校学科建设办公室批准,依托理学院建设校级生物物理研究所;目前,生物物理学科是理学院重点建设的特色交叉学科方向。生物物理学是运用物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物理性质、生命过程的物理规律、以及物理因素对生物系统作用机制的科学,是由物理学与生物学相互结合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当代自然科学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围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文明、促进人类健康、服务乡村振兴” 四大学科使命,生物物理学学科主要关注农业、食品与健康生物学中的生物物理学问题,具有突出的交叉学科特色。
2.核心课程
本学科点的核心课程包括:生物物理学,环境生物物理学,生物物理学新方法与新技术,生物物理研究进展等课程。
3.科研实验条件
本学科点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所、国家杨凌农业综合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杨凌现代农业国际研究院等基地完成人才的培养。
4.科研成果
近五年,本学科教师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累计到位科研经费300余万元。学科点导师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Top期刊17篇,OSA亮点文章1篇,出版专著4部。
(1)通过水力学参数测定以及植物木质部微观结构的分析,建立了旱区植物水分输运力学特性模型,揭示了干旱胁迫对植物水分输运的作用机制。
(2)通过对肌肉分子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分析,建立了肉品保鲜、嫩化、品质检测的基础理论。
(3)建立物理模型,研究了生物大分子运动的一般规律,形成了生物大分子运动的物理学研究理论。
5.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本专业的主要就业部门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家和地方管理部门、企业单位等;从事生物物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有关的教学、科研、管理、研发等工作。近四年就业率为97.22% , 就业情况:近两年疫情突发,就业大环境以及用人单位一系列的变化,毕业生的择业理念也在转变,但就业率依旧稳定,就业前景依旧乐观。
(二)数学
1.专业概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硕士点于1998年申请设立,2000年首次招生,2017年获批数学硕士一级学科点。结合数学学科现有优势和特色,打破二级学科界线,推动学科交叉,在一级学科层面上凝炼方向、汇聚人才、构筑基础,在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四个二级学科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数论、农业数据建模与分析、生物数学等稳定的研究方向。逐步形成了“紧密结合农林研究过程中的数学实际,开展应用数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特色和基础数学理论研究实力不断增强的新格局。
2.核心课程
本学科点的核心课程包括:抽象代数,测度论,泛函分析,数论,随机微分方程等课程。
3.科研硕果
目前,本学科已组建了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背景广泛、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近五年,本学科教师共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项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编写专著5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质量收录论文94篇。
4.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该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为攻读博士学位,高校教师,银行、期货、保险、金融,中学教师,软件公司等。近四年数学专业平均就业率97.22% ,就业情况:近两年疫情突发,就业大环境以及用人单位一系列的变化,毕业生的择业理念也在转变,但就业率依旧稳定,就业前景依旧乐观。
(三)物理学
1.专业概况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它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且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源泉。物理学的研究领域涉及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量子光学、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物理学科人才培养始于1934年,生物物理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04年开始招生,2019年开始招收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历经87年的持续建设和发展。学科聚焦农业领域关键问题,基于物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农业领域关键物理问题,有效支撑生命科学和智慧农业等领域,实现基础理论和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更好地服务学校“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人类健康”四大学科使命。学科已形成凝聚态物理、光学、理论物理和农业物理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主要开展生物软物质物理、新型光电成像、光电传感与检测、量子信息和高能物理、土壤物理和环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
2.核心课程
本学科点的核心课程包括:高等光学、凝聚态物理学导论、高等量子力学、现代光谱成像技术及应用等课程。
(四)电子信息类(光电信息工程领域)
1.专业概况
光电信息工程是教育部设置的专业学位,以光学工程学科为主,与信息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紧密交叉并相互渗透。进入21世纪后,光电信息工程在科学与技术前沿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推动信息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领域。
本专业领域研究生培养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一级专业硕士学位点和物理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依托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农业信息感知与智能服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光电创新实验室、大恒光电校外创新实践基地等学校研究基地,师资力量雄厚,提供了从学士到硕士各层次光电信息工程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优良的软硬件平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工程领域立足“光电信息+智慧农业”,以光电信息工程新理论、新技术、新器件的集成开发和应用为主,涉及面向动植物表型的光电成像系统设计与开发、面向植物工厂的光场调控技术研发与应用、面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光电子材料工艺与技术、面向农业环境的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面向智慧农业的新型传感器等技术和应用。学科领域形成了新型光电成像技术及应用、光场调控技术及应用、先进光电子技术及器件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压缩感知多维表型成像技术、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等方面优势明显,在计算显微成像、光频梳技术和器件、光电子荧光材料与器件、生物微纳传感器、农产品加工保鲜等方面彰显特色。在服务于智慧农业和西北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核心课程
本学科点的核心课程包括:应用数理统计、算法设计与分析、现代光学信息处理技术导论、高等光学、量子光学等课程。
三、实验(实践)日常
回想起我第一天来到西农,满眼望去是绿油油的麦田,侧耳倾听是风吹麦浪的声音,我感受到了校园的恬静和谐。
前者总是遥不可及,同辈总有技高一筹,后者总会后来居上——在西农的学习与生活里,你会遇到优秀的同伴,接受导师的谆谆教诲,得到来自学院、学校在学习和科研上的支持。因此,我们有着清风霁月般的心性,也有着赤子之心的热忱,最终也能收获到学术和人生各方面的历练与成就。
——马燕萍【2021级生物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西农路22号,沿途康庄大道。金秋时节花正开,又是一年寄语时,借“博学、创新、厚德、笃志”的院训,向师弟师妹们分享一些建议。
第一,把“博学”作为学习习惯。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第二,把“创新”作为行动指南。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在科学研究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第三,把“厚德”作为人生导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坚持修身立德,保持高尚品格,做更专的学术、交更真的朋友。
第四,把“笃志”作为人生信条。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树立坚定的志向,虔诚地对待学术和科研,将知识理论化为实践,担起新时代青年的重任。
——郭如强【2021级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非常欢迎大家能够来到理学院深造,对于即将踏入研究生阶段的学弟学妹们,希望你们可以把握好当下,在现阶段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和总结,了解自身领域的热点方向、成果、技术和方法,并对国内外相关企业和政策有所了解,这样有助于自己发现本领域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快速明确研究目标,进入研究状态,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上有所收获。
——徐毕力格【2023级光电专业硕士研究生】
四、校友寄语

1.乔梁【2018级数学专业硕士毕业生,现为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新校区七年级班主任兼数学教师】
寄语:时光流逝,岁月如梭。转眼间已经离开五台山一年多了。这一年多有无数次想回母校转一转,看望我亲爱的王婷婷老师,硕士三年是她给予我莫大的帮助,支持我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尊重我教师之路的选择。工作繁忙间隙,回忆在母校时光,无比幸福,短短三年时光是我工作以来动力源泉,是它给予我展示自我的平台,是它教会我吃苦耐劳,诚朴勇毅的品质。如果我是小鱼儿,那么母校就是那孕育了我们的无边无际的大海,让我们在里面畅游。

2.苏柯星【2019级生物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为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寄语:西农地处西北,唇齿相连于秦岭,毗邻而居于渭河,作为农耕文明发源地,肩负着输送农业人才的重担,因此西农的生物物理学具有农业特色,主要是利用物理学方法围绕植物和动物进行探究。例如借助生物信息学手段探究作物发源地、利用光谱分析技术实现作物品种的快速筛选、使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肌纤维结构等。作为学姐,祝愿每一位带着赤诚之心报考西农的学子能够在这片“看霞染渭水,听凤鸣高岗”的沃土上找到自己热爱的研究方向,收获属于自己的成果。

3.邢梦迪【2019级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为西安铁一中湖滨学校数学老师】
寄语:感谢我的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使我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坚定,很感谢生活在这里的点滴,我会永远铭记在心。我不是一个有天赋的小孩,却有幸与数学结伴数年,从幼时奥赛书上的鸡兔同笼,到大学时了解到的笛卡尔心形曲线,数学之美无处不在。数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学科,我见过全身心沉醉于其中的数学天才,也不后悔自己只是同数学走过一段路。在勇攀数学高峰的路途上,我与一群勇者同行数载,虽然如今我选择了停留在山腰,但是能够目送一些人继续攀登,能够和一些人共同停留,我已经感到知足。

4.秦猛【2021级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办公室】
寄语:西农七年求学生涯开拓了我的视野,培养了我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高效的学习能力。为我在岗位上迅速成长、尽职履责积累了宝贵财富。感谢西农不只在于授业,更在于其架起更多从校园到职场的桥梁。
站在人生十字路口,若你心怀对未知的探索欲,欢迎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愿你在此,淬炼思维,积蓄力量,勇攀高峰!

5. 叶胤麟 【2021级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国家税务总局福州市鼓楼区税务局】
寄语:西农是你们梦想起航的地方,但它却不是一块一开始就会有收获的土地,天道酬勤,只有用心的播种栽培和辛勤的付出才会有所收获。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毕业时,有人硕果累累,而有人却颗粒无收。这样的差别与我们平时的行动与选择息息相关。因此,每走一步你都得深思熟虑,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要学会抵制;大学不是一个只有成功的地方,相反你得时刻准备着经受失败的考验,把挫折困难看作是磨练意志的必经过程,大学就是小社会,你必须学会越挫越勇,学会坚强,为以后面对社会的风雨准备一份宠辱不惊的心态。祝愿学弟学妹们都能够在大学期间找到自己喜欢的热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收获属于自己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