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峰
基本信息
杜峰,男,1971年生,博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从事植物生态,植物群落、种群生态及水土保持方面研究工作。
工作经历
1997年-199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从事畜牧业及草畜生态工作,实习研究员。
1999年-200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先后从事畜牧业及植物生理生态研究工作,助理研究员。
2006年-现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从事植物生态,植物群落、种群生态及水土保持方面研究工作,副研究员。
2012年8月-2013年8月,美国奥本大学访问学者,学习和从事基于群落尺度的碳氮循环模型建立。
荣誉获奖
(1)宁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宁南宽谷丘陵区(固原)集水型农牧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排名11(主要完成者李壁成,程积民和赵世伟等),负责畜牧业效益评价。
(2)2002年9月博士在读期间获中国科学院地奥奖学金一等奖。
(3)2001年获全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排名1(主要完成者杜峰、程积民和山仑),获奖论文题目“乔灌草植被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特征”。
(4)2001年获陕西省第七届自然科学三等优秀学术论文奖,排名3(主要完成者程积民、万惠娥和杜峰),获奖论文题目“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化灌草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5)2022年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优秀设计奖,排名9,获奖项目名称“杨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野外实验研究平台设计及构建”。
科学研究
课题情况: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黄土区主要护坡植物根系构型与拓扑链接特性对坡体非对称埋深异质环境的响应,56万,2022-01至2025-12。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植物根系构型与力学特性对黄土区浅层坡体稳定性的影响,63万,2018-01至2021-12。
主持国家科技部科研专项,课题4“不同类型退化植被恢复重建技术”之专题1“抗逆性植物材料筛选与适应性研究”,项目名称“鄂尔多斯高原砒砂岩区生态综合治理技术”,80万,2017YFC0504504-01,2021-07至2021-07。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黄土丘陵区植物竞争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75万,2013-01至2016-12。
主持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重点项目,弃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对土壤养分的竞争机理与干预调控途径,2007ZD02,20万。
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黄土丘陵区土壤养分对撂荒群落主要植物竞争的影响,3万,20070411146。
主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专项,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对摞荒群落植物竞争的影响,10万,2109021121,。
宁南宽谷丘陵区(固原)集水型农牧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国家“九五攻关”,主要参加人),负责畜牧业效益评价。
黄土高原西部草地持续利用与高效畜牧业研究(中科院重点,主要参加人),负责草畜转化。
黄土丘陵区不同生态类型植物适应性的对比研究(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主要参加人)。
林牧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试验与示范(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主要参加人)。
撂荒演替各阶段植物种间竞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专项基金,主持人)。
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对撂荒群落共存种和序列种间竞争的影响(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领域前沿项目,主持人)。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带植被演替过程的水分平衡与调控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计划项目,主要参加人)。
植物整体抗旱性与土壤互作关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主要参加人)。9)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维持与适应性管理的科学基础(国家“973”项目,2007CB106803,参加人)。
水蚀风蚀复合区生态治理模式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D09B03,子课题负责人)。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可持续生态建设试验示范研究(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KZCX2-XB2-05,子课题负责人)。
专利情况:
发明专利1项:杜峰,秦晶晶,程帅;一种砂岩岩石边坡绿化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授予时间:221-12-12;ZL202010373084.9。
软件著作1项:基于植物根系三维点阵数据的形态与构型参数提取系统v1.0,2021-02,软著7020566。
著作情况:
参编《黄土高原乡土草种水分生理生态学特征》,科学出版社,2015.8。
参编《中国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7。
主要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发表文章情况:
1. Feng Du, Huijun Shi, Xingchang Zhang, Xuexuan Xu. Responses of Reactive Oxygen Scavenging Enzymes, Proline and Malondialdehyde to Water Deficits among Six Secondary Successional Seral Species in Loess, PLOS ONE, 9(6), pp 1 -8, 2014/6/1 (SCI)
2. Feng Du, Xuexuan XU, XingChang ZHANG, Yuanyuan SUI, Mingan SHAO, Lijuan HU and Lun SHA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Voronoi Area Of Coexisting Species In An Old-Field Community. Polish Journal of Ecology, 60(3), pp479-489, 2012 (SCI)
3. Feng Du, YuanyuanSui, XuexuanXu, XingchangZhang, WenfangHao, MinganShao, LijuanHu and LunShan. Morhpological responses of six plant species to patchy habitat with different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Polish Journal of Ecology, 61(2), pp 257-269, 2013(SCI)
4. Du F.,Xu X.X., Zhang X.C., Shao M.A. and San L. RESPONSES OF OLD-FIELD VEGETATION TO SPATIALLY HOMOGENOUS OR HETEROGENOUS FERTILISATION: IMPLICATIONS FO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RESTORATION. Polish Journal of ecology (SCI). 2012,61(1):133-144(SCI)
5. Du Feng, Shao Hong-Bo, Shan Lun, Liang Zong-Suo, Shao Ming-An. Secondary succession and changes of soil moisture and nutrients in abandoned old-land of Hilly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SCI). 2007,58(2):278-285
6. Du Feng, Liang Zongsuo, Xu Xuexuan, Shan Lun and Zhang Xingchang.Community biomass of abandoned farmland and its effects on soil nutrition in the Loess hilly region of Northern Shaanxi, China.Acta Ecologica Sinica.2007,27(5):1673-1683(杜峰,梁宗锁,徐学选,山仑,张兴昌.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群落生物量及植被土壤养分效应.生态学报. 2007, 27(5):1673-1683)(中英文)
7. Du Feng, Liang Zongsuo, Xu Xuexuan, Zhang Xingchang, Shan Lun.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nutrients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in abandoned old-fields of Loess Hilly region in Northern Shaanxi, 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2008,28(1):13-22(杜峰,梁宗锁,徐学选,山仑,张兴昌.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群落土壤养分与地上生物空间异质性及其关系.生态学报. 2008, 28(1):13-22)(中英文)
8. 王月,杜峰,周敏,张馨月,张赟赟.陕北林草混交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研究.水土保持研究. 2018,25(2):213-219
9. 张馨月,杜峰,潘天辉,张赟赟,周敏.土壤水分变化对黄土丘陵区撂荒群落共存种竞争的影响.生态学报.2019,39(3):957-968
10. 张赟赟,杜峰,周敏,潘天辉.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群落共存种活性氧清除指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西北植物学报.2019,39(8):1444-1454
11. 周敏,杜峰,张赟赟,潘天辉.黄土高原撂荒地植物群落共存种光合特性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草业学报.2020, 29(1):50-62
12. 秦晶晶,杜峰,杨路,程帅,李宏斌.砒砂岩区不同施氮水平下5种潜在适生植物氮素利用比较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21,41(5):0828-0837
13. 杨路,杜峰,秦晶晶,程帅,李宏斌.黄土区3种灌木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研究.水土保持研究. 2022,29(1).网络首发时间:2021-06-23 14:16:46
14. 潘天辉,杜峰,王月. 陕北黄土区护坡植物根系分布和抗剪增强分析.水土保持研究.2020,27(3):357-363,371
15. 王雁南,杜峰, 隋媛媛, 高艳, 李伟伟, 王月 .黄土丘陵区撂荒群落演替序列 种 根系对氮素施肥方式和水平的形态响应.生态学报. 2017, 37(9) (网络优先出版)
16. 高艳, 杜峰, 王雁南, 王月 , 李伟伟, 时慧君. 土壤水分对黄土丘陵区演替序列种种间竞争的影响.水土保持研究. 23(6):192-197, 2016
17. 张馨月,杜峰,潘天辉,张赟赟,周 敏. 土壤水分变化对黄土丘陵区撂荒群落共存种竞争的影响. 生态学报,2019,39( 3) : 957-968.(网络优先出版)
18. 李伟伟,杜峰,张馨月,张赟赟,周敏. 黄土丘陵区9种群落共存种干旱胁迫下抗氧化酶的响应. 西北植物学报,2017,37(6):1145-1154
19. 高艳,杜峰,王雁南. 黄土丘陵区撂荒群落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水土保持研究,2017, 24(3):96-102
20. 杜峰,梁宗锁,山仑,陈小燕.黄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猪毛蒿种内、种间竞争.植物生态学报.2006,30(4):601-609.
21. 杜峰, 徐学选,张兴昌,邵明安,梁宗锁,山仑.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群落排序及演替. 生态学报.2008,28(11): 5419-5427
22. 杜峰, 梁宗锁, 徐学选, 山仑, 张兴昌.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群落中期异质性研究. 草业学报.2007,16(5):40-47
23. 杜峰, 山仑, 梁宗锁, 徐学选.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生态位研究. 草业学报. 2006, 15 (3):27-35.
24. 杜峰, 山仑, 梁宗锁.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研究-群落组成与结构分析. 草地学报. 2005, 13 (2):140-143,158.
25. 杜峰, 山仑, 陈小燕, 梁宗锁.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研究一撂荒演替序列. 草地学报. 2005, 13 (4):328-333.
26. 杜峰, 梁宗锁, 山仑, 谭勇.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过程中的土壤水分效应.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 (5):33-37.
27. 杜峰, 梁宗锁, 山仑, 单长卷. 利用称重法测定植物群落蒸散.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23 (8):1411-1415.
28. 杜峰, 梁宗锁, 胡莉娟. 植物竞争研究综述.生态学杂志. 2004, 23(4):157-163.
29. 杜峰, 程积民, 山仑. 乔灌草植被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特征.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16 (1):91-94.
30. 胡伟,杜峰, 徐学选,张良德.黄土丘陵区刺槐树干液流动态分析.应用生态学报.2010,21(6):1367-1373(通讯作者)
31. 胡伟, 闫美杰, 杜峰, 徐学选, 张良德, 李波. 黄土丘陵区山杨展叶期树干液流分析.水土保持学报.2010,24(4):48-52,58(通讯作者)
32. 时慧君, 杜峰, 张兴昌.毛乌素沙地几种主要植物的光合特性.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4):29-34(通讯作者)
33. 隋嫒嫒, 杜峰, 张兴昌. 黄土丘陵区摞荒群落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草业学报. 2011, 20(4): 76-84(通讯作者)